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 > 网民看日照

感知日照漫评丨图书馆“遛娃”,“边界感”要把好

来源:山海微评 发布时间:2024-11-10 09:47:59

近年来,文化设施逐渐完善、公众阅读意识逐日加强,图书馆成了城市“新顶流”,每逢周末假期,图书馆甚至“一座难求”。

“走啊,去图书馆!”,打工人放下键盘鼠标、学生们换上常服呼朋唤友、备考生拿着书本习题、老人们则手握水杯老花镜,无论是复习备考、寻求提升,还是享受阅读,图书馆满足各年龄段的多种需求,是现代人们的一处“充电站”。

image.png

舒适的环境下,小朋友乖巧地坐在家长身边写作业,家长看着自己感兴趣的书籍……这大概是家长们幻想中“图书馆亲子时光”的场景。但是,现实往往难以如幻想般美好,活泼好动、调皮可爱是所有小孩子的标签,对于他们来说,在图书馆中感受到的并非是繁忙之余的静谧,而是无休止的无聊。当“想动一动”的小孩遇上“想静一静”的爹妈,这“一静一动”间摩擦出的只能是“火气”。理想画面被打破的家长们自然是“火气飙升”,被打扰的读者更是“火冒三丈”。在图书馆环境下,无论是家长管教小孩子的声音还是小朋友结对奔跑玩耍,都严重打扰了其他读者,家长的“管与不管”,读者的“说与不说”,都极易引发矛盾。

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,每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会因为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而感到焦虑。在这种“焦虑感”的裹挟下,大多数亲子教育以家长视角为主导,忽视孩子的需求,盲目选择高于孩子年龄层接受程度的教育活动,令亲子教育总是“不欢而散”。家长利用周末带着孩子去图书馆本是好事,如果要让亲子教育达到儿童教育和增进关系的双重目的,就要把握亲子教育中的“边界感”。

image.png

兴趣有“界”,而关爱无“界”,家长应多“跨界”了解孩子兴趣。家长与儿童的兴趣差异客观存在,要让亲子活动达成陪伴和学习的目的,家长要拒当“霸总式”父母,将“我觉得”“我认为”变成“你想”,更多地倾听孩子的想法,跟随孩子的步伐。网络上的一段视频让人感到可爱又羡慕,视频中的小女孩从书包中掏出青蛙递给自己的家长,家长面色紧张但却伸手提着袋子等孩子把青蛙放进去,这种“不理解但尊重”的家长令人羡慕,相信小女孩多年后与家长说起来这段故事,感受到的都是家长对自己的爱。所以,作为家长,我们不妨跨出一步,走进孩子的世界,去感受他们的兴趣与快乐。

同时,亲子活动要注意给他人留“界”。家长喜欢让年纪尚小的青少年到成人自习区学习,感受学习的氛围。但是,孩子间的交谈声、玩闹声或者是家长训斥孩子的声音,都对其他读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,亲子教育应有自己合适的场所。家长们要选择适合孩子年纪的活动场所,为他人留出空间边界,这也考验家长的“境界”。一方面要平衡自己的焦虑心态,按照孩子的成长进程选择合适的场所,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进步;另一方面,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,公共场合注意教育的尺度,进入博物馆、图书馆等场所前与孩子提前沟通,尽量避免出现喧哗、呵斥等情况。

image.png

图书馆成为“游乐场”这一现象,也同时反映出群众需要多样化的文化场地供给,来开拓“眼界”。“模拟飞行员”“小小牙医”“博物馆研学”……针对小朋友的各种研学活动层出不穷,一些地方的图书馆也特别设立了儿童研学区,定期举行研学活动。但要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,还应利用好社区阅读角、基层活动室、乡村书屋等文化资源,承担起阅读、交谈、学习等功能,为群众提供便捷、多样的文化服务,让图书馆不再是周末“必选项”,而是众多选择之一。

文字浸润童心,阅读启迪思想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阅读很重要,但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更重要。只有把握好教育“边界感”,理解孩子,尊重他人,才能更好地享受亲子阅读时光,让孩子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。(漫画为作者自创)

编辑:王晓菡
编审 :孙立梅
责编:刘佳秀